熟食创业故事分享

时间:2021-07-03 13:27:59

随着现代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消费也趋向多样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熟食创业故事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5岁当兵30退伍选择创业,小小的熟食店记录一个80后的奋斗故事

潘和见当兵的时候才15岁,对于这个来自浙江温州平阳县的农家少年来说,去部队的理由,可以简单到只是因为崇拜军人而已。被部队安排在炮兵学院学习后,就被分在兰州军区开起了坦克,这一干就是14年。

30岁退伍的时候,潘和见选择在陕西开熟食店自主创业。凭着家里祖传的卤肉手艺,和一直秉承的诚信经营,很快这个80后的小伙子在战友们的帮助下就有了四个分店。如今7年过去了,潘和见说,“熬”几年,挣够了钱,就可以带着妻子回老家了,孝顺父母,陪伴一对女儿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也是他最大的愿望了。

开了14年的坦克

1月22日,因为阎良安芦市场改造提升还没完成,潘和见这个市场旁边的熟食店,或多或少也会受到一些影响。毕竟人流量比以往少了很多,所以上午的时候送完货,他能比平时“闲”一点。妻子在一旁把所有的熟食摆放整齐,一股卤肉特别的香味,让路过的人都会不自觉的扭头看看。

潘和见和妻子聊天的时候,用的都是方言,温州话可能没几个陕西人能听明白的,所以平时潘和见都是努力在把普通话说好,毕竟在学校也就上到初一,15岁那年他就去部队当兵了。

当兵16年,有14年的时间潘和见是在兰州军区开坦克,这段经历让他终身难忘。

▲潘和见当兵的时候和退伍后

对于坦克这个在电视中曾看到过的“大家伙”,驾驶起来还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操作的。500多匹的马力,发动起来声音大的惊人。坐在里面学习驾驶,潘和见肯本就听不到教官任何指挥的声音,不夸张的说,就是拿着对讲机,戴着耳机,也还是听不见。

为学习开坦克,潘和见没少挨教官的棍子敲,敲一下往右少拐点,敲两下往右多拐点。敲疼了,敲肿了,坦克慢慢也就会开了,半年的时间潘和见就拿到了坦克驾驶证,正式下到了连队。

开坦克的陆军辛苦程度很多人是无法想象的,实弹演习的时候,炮弹打出去,耳朵里三天三夜都是嗡嗡的回响,几乎听不到别的声音;因为隔不住灰,发动起来坦克里很“脏”,潘和见清楚地记得,在格尔木军训结束的时候,从坦克里出来,他除了眼睛和牙齿,全身都是尘土。

夏季,坦克里的温度可以达到50余度,战备值班两天没吃饭,再加上最长的一次浑身湿透开了六个小时,从坦克中出来的时候,潘和见说从地里挖了几个土豆,他愣是吃出了苹果的感觉和味道。

潘家四代人都做卤肉

退伍前,潘和见一共获得了两个二等功,五个三等功,印象最深的一次部队大比武“挖光缆”,1.2米深0.8米宽,他一个小时挖了90米长的坑,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那时候体重才96斤的潘和见,力气大在部队是出了名的。

吃饭训练,部队生活其实很单调,但也最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2011年底退伍的时候,潘和见一直觉得这应该是他在部队的最大收获了,那一年他30岁,应该说把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都留在了部队。退伍费,潘和见用来在温州给一家人买了房子。

2012年,潘和见选择开卤肉熟食店创业。

“我爸爸在河南干这一行就干了20多年”潘家做卤肉熟食,算上潘和见是第四代人了。从小看着父亲做卤肉长大,这门手艺好像潘家人人都会。所以创业的选择,潘和见似乎不用太费精力,留在西安也是因为这里的战友很多。

每次做完都会留下来一些,这有点像蒸馒头刻意留下来的老酵母,潘家的卤汤也一样是祖传的,至于配料是什么,潘和见并不知道,也没人能说清楚告诉他。因为不想添加任何防腐剂和色素,潘家卤肉的颜色其实并不好看,除了味道好,准确地说卖相并不是很好。“害人的我们不做,色是糖色,不过吃起来放心。”

战友们帮助凑了三万多,自己拿出四万,潘和见这个50多平米的小店是2012年5月份开起来,经营的卤肉品种加起来有60多种。

和当兵的经历比起来,创业路上经历的“苦”在潘和见看来似乎都不算什么。

挣了钱一家人团聚不分开

凌晨三点起床就和妻子一起开始做卤肉,到五六点的时候就要给各大酒店把货全部送完,然后开门营业。相桥、临潼、高陵、富平……最远的地方是泾阳,创业伊始,冬天的时候要骑一个多小时的摩托才能到,寒风刺骨,手冻得都张不开。

没有雇人,自己在店里什么也都干,潘和见和妻子每天忙完,也就到晚上11点钟了。

肉都是厂家送的,必须有品质检验合格证,潘和见说不然是他不敢用的,有的时候宁可价格贵一点也买好一点的肉,不然他觉得自己的良心过不去,也可能是因为这一点,时间久了,这个小小的卤肉店在当地有着极好的口碑。很快潘和见在泾阳、富平、蒲城,和澄城也有了四个分店,这些店他交给战友帮助管理。

“再熬几年就回老家去。”潘和见的老家靠近海边大概也就是五分钟的车程,只是为了一个家他和妻子才选择异地打工,如今自己的女儿14岁,儿子也10岁了,他说再过几年挣些钱就该回老家不再出来了。

做生意的时候,潘和见和妻子两三年才能回一次家,春节生意最好的时候,他们是不回家。

潘和见的孩子在村里应该算是被奶奶照顾,典型的留守儿童,每次回家的时候,儿子都会嘟囔着让父母赶紧回家,不能在外面待太久了。

因为大人们在外面工作,潘和见最害怕听见的就是村里人说孩子没大人管,教养不好,亦或是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成绩不好,所以他的愿望就是回到家后好好陪陪孩子,把孩子的学习管好。

“我现在成了陕西人了”潘和见笑着说,他最爱吃的就是面,方便大口吃就行,不像吃海鲜那么细嚼慢咽。

创业故事:开卤菜熟食店,月利近1万

店主小档案:刘发国,53岁,今年3月转行从事餐饮开卤菜店,前期投资4万多元,月利1万元。

几年前的3月8日,一股诱人的香味飘在重庆北培区歇马镇的农贸市场,细心的人们发现这香味是从一家新开的卤菜店里飘出来的,店门口还有好些年轻人端着切好的卤菜,热情地邀请每位路过的人免费品尝,小朋友们还能得到一个印有

logo的气球。卤菜店前排起了长队,一天之内几乎歇马镇店上的所有居民都知道了这个卤菜店……

店老板叫刘发国,53岁,经营家具厂8年多,少说也有百万家产。虽然家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品,可也是一种耐消品,使用寿命短则三年五载,长则可经世流传,所以很长时间都没有单一生意。近两年家具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不停地往下跌,生意就越见冷清了。于是,刘发国转行的想法越来越强烈。民以食为天,思来想去还是觉得餐饮行业稳定,发展前景大,并且餐饮行业投资可大可小,风险也相对低得多。不过刘发国也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餐饮行业进入门槛低,竞争也特别激烈,要没有特色就很难立足长远。所以必须找一个特色的品种。

今年年初刘发国和妻子到附近的回龙坝镇赶场,老远就闻到一股诱人的香味,走近一瞧,见一家卤菜店的门前排起了长龙。这场面老刘自改革开放以后就再没见过了。什么东西这么好?好奇的老刘也跟着排在了队伍后面。等了20多分钟,终于排到了,原来这诱人的香味源于一盘盘新鲜光泽的卤菜,这时老刘早已经口舌生津了,急忙挑了几样尝味道。老刘是生意人,平时的应酬交际不少,什么好东西没吃过?卤菜就更是平常了。可这卤菜的味道还真是特别,让人越吃越有胃口。老刘一下子兴奋起来,这不正是自己一直想找的有特色的餐饮项目吗?

老刘本想马上找老板学习技术,可店里生意正好,顾不了谈话。干脆还是去市场上逛逛,下午赶场完了再来。离开的时候老刘看了看招牌,就牢牢地记在了心上。凭着生意人的精明,老刘还特意向旁边的人打听了情况,知道店老板叫吴庆元,店开了有好几年。老刘不禁在心里想:这几年忙着家具生意,很少出来了解其它,早知道有这样的好东西,就应该早转行了。下午等不及集市散场,老刘就急匆匆地来到了随手香卤菜店。见到吴庆元后,一开始老刘还有点犹豫,怕他不肯传授技术。可等老刘讲明来意,吴庆元很爽快就答应了。这时老刘才知道,在吴庆元这里学习卤菜技术的人已经几十个人了,这周边几个乡镇上早就有学员开了不少分店了。

经过半个月的学习和实习,刘发国确定已完全掌握了制作技术,就回家进行开店的准备。

开店选址非常关键,老刘是生意人,很清楚这个道理。学习的时候吴庆元也讲了很多成功经验和经营方法,其中也多次说到开店选址的重要性,所以老刘在选店址上狠花了些工夫。经过多方考察最后把店址确定在北培区歇马镇的农贸市场。因为在这个镇比较大,镇上居民很多,有消费群体,另外在这个农贸市场里就有一个冻库,原材料的采购也方便。尽管这个农贸市场里已经有了14家做卤菜的,竞争非常激烈,但也说明卤菜的消费市场非常大,并且已经形成了卖卤菜的成熟商业圈,自己将店开在这里,只要味道好,就不怕没有顾客。老刘一一尝过了对手的卤菜后,更是胸有成竹了。

老刘选择在农贸市场较好的位置租了一个12平方米的门面做销售窗口,租金600元/月,又在附近租下一个40多平米的门面做加工场地,租金400元/元。两个门面,老刘一次性交清了全年的房租共1200元。接着就是装修门面、买设备,买原材料。两个门面装修用去1万元左右,一个4000w的卤锅2800元(能一次卤制1百多斤),一个大冰柜2800元(存放原材料),一个小冰柜1600元(存放当天未售完的产品),首次采购原材料5000多元,再加上学习技术费用和其它一些零星支出,前期共投入近4万元。

一切准备就绪,时间也进入了3月份,看了看日历,老刘把开张日期定在了3月8日,这天是星期天,也正好是妇女节。定好了时间,吴庆元帮着老刘一起梳理了一遍开店的准备情况和开店活动的方案,在开张的当天,还派人支援,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火热的一幕。

开张这一天老刘一家三口全上阵,老刘主要负责制作卤菜,老刘的儿子刘长青负责切菜和调料,妻子则负责销售。一整天忙下来全家人水都没顾上喝一口,幸亏吴庆元亲自带着一批员工现场助阵。尽管老刘听从吴庆元的建议多卤制了一些,可到下午5点多还是没东西卖了,只好关门为第二天做准备了。

开张的当天营业额2800多元,第二天2200元,第三天1900多元……到现在开店一个月,每天的营业额都保持在1000多元。老刘说:“卤菜利润有30%,在一个月时间里就已经回本了1万元,这可还是在卤菜生间的淡季哟,随着气温渐渐升高,卤菜生意会越来越好。估计不到三个月就会收回全部投资,到今年年底,赚到10万不成问题。”

根据自己多年老生意人的经验,老刘给想做卤菜的人建议:1、开店选址一定要正确;2、味道是留住顾客的关键,学习技术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学好学透;选择好学习的地方3、开张时一定要做宣传促销活动,务必一炮打响;4、乡镇卤菜市场会越来越大,值得开发。

看“熟食大王”李韦澄如何实现创业梦想!

近年来,一些目光敏锐的农业经营主体渐渐认识到,仅仅靠土地“种”出效益,将越来越单薄、受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业站到了时代的潮头,一场来自农民的探索与实践正在吉林省德惠市悄然上演。今天我要大家讲的这位创业者叫李韦澄,“长春市佳龙农牧食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他通过生猪屠宰、制作熟食,成功带动周边村屯农民走上就业创业的致富道路,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听我细细讲来。

德惠市“熟食大王”李韦澄的创业路

来自吉林乡村广播

00:0028:00 李韦澄,今年49岁,吉林省德惠市达家沟镇豹虎山村人,在创办“长春市佳龙农牧食品发展有限公司”之前,做过汽车修理学徒工、跑过个体运输、还从事过两年的餐饮行业。1996年,李韦澄创办了德惠市唯一一家屠宰企业“德惠市健民综合屠宰厂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

面对企业经济效益逐年稳步上升的情况,李韦澄并没有安于现状,经过市场调研,他在2000年大胆地提出了做食品深加工厂,注册成立了“长春市佳龙农牧食品发展有限公司”,主做鸡肉和猪肉的熟食制品。

2014年,李韦澄破除了民营企业家经常会遇到的固步自封、老守田园的思想,又一次把企业发展的目光瞄准了产业融合发展领域。借助德惠市“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产粮大县”的基础优势做订单种植。

每年都会有三千多亩的绿色玉米是李韦澄专门用来饲养肉猪,对此他还专门建了一个饲料加工厂。

李韦澄还利用猪排出的粪便,制作成肥料,施到自己种植的农田里。为此,他今年还成立了一个有机肥厂。

今年也恰逢是李韦澄企业的关键年,他将建设一个存栏7500头能繁种猪基地和年出栏20万头商品猪基地,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过程中,预计今年年末全部竣工投产,

怎么样,李韦澄的创业故事有没有感动和激励到你?创业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只要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希望你就是下一位成功创业者。


熟食创业故事分享相关文章:

杨澜创业故事分享

养羊创业故事分享

医药创业故事分享

养殖创业故事分享

义乌创业故事分享

云南创业故事分享

早餐创业故事分享

长春创业故事分享

淄博创业故事分享

新浪创业故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