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应知道的职场规划
时间:2021-07-02 02:27:53
职业生涯规划并不等同于你的职业理想。公务员、经理人、白领丽人、医生、教师、工程师、警察等等都可以是你的职业理想,但这些职业理想都能成为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吗?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职场人应知道的职场规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真正毁掉您的不仅仅是闲着,更多是忙的马不停蹄
一、低成长性的工作,都是线性思维,天花板明显
小C是我前公司员工,中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打两份工。白天她是个公司前台人员,到了晚上又化身成了滴滴司机,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这两份工作,每月能给她带来9千左右的收入。每次见到她,都是一脸疲惫的样子,难以想象一个当妈的女人,还能这么折腾,她总是说,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会是什么样子,只能过一天算一天。
这里不得不引出一个思维方式:线性思维。它是一种直线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从自我认知而出发的思维模式。具备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在生活与工作中,如果想要做大10%,是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换得。但如果想突破甚至超越10%,线性努力就不太能做得到。
也就是说,即使小C再努力、再认真,她所拿到的,只会是上面所说的那10%,这已是她收入天花板。如果想像其它同事那样赚取更多财富,小C仅仅依靠每天重复又重复地线性努力,是赚不来的。长远来看,都是成长性非常低的工作,天花板非常明显。
二、长期只呆在一个不变的环境
环境决定一个人,一个商品的价值。很多朋友都听过小和尚卖石头的故事,老和尚让小和尚把庙旁边的一块石头拿去卖,交代小和尚无论别人给多少钱都不要卖。小和尚把石头拿到菜市场去卖,无人问津,好不容易有个大娘看上,想买回去压酸菜,愿意给五块钱。第二天老和尚让小和尚把石头搬到博物馆去卖,感兴趣的人很多,结果有人愿意给两千块钱,买回去雕刻石像。第三天搬到古董店去卖,围观的人更是热闹,有个商人愿意出二十万。同样的一个商品,由于所处的环境变了,需求也就改变了,这就是营销学上讲的场景营销,场景改变需求,需求就决定了商品的价格。
一个人也一样,环境决定了人的价值。比如现在顶尖的计算机专家,如果让他穿越回三国,那他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如果让他离开计算机领域,去农村种地,那价值也许不如一个农民。
这就是为什么说一个年轻人如果想成就大事,最好去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要追求安稳,平平淡淡过一生,那小城市更适合,大城市有三宝:投资创业和路演,小城市有三宝,教师医生公务员。所以,一个人如果长期呆在一个不变的环境,就容易让他的价值恒定。不能享受到环境改变所带来的对自身需求的提升红利。树挪死人挪活,就是说要去追求环境这个变量给自己带来的价值。
三、会做很多的事,但没有一技之长
我们还是回到小和尚卖石头的故事里,那块石头在不同地方卖的价格差别那么大,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每个地方想买的人数不一样,供需格局不同,假如在菜市场有很多人都需要石头压酸菜,那小和尚的石头价格就会上涨;如果古董店有很多人去卖石头,增加供给,那石头价格就会下跌,所以,场景决定需求,供求关系决定成交价格。那么一个商品要想卖个高价,可以怎么做呢?一,减少供给,二,增加需求,物以稀为贵,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要怎样让自己更有价值呢?就是要有自己的独特技能,增加稀缺性,减少供给,增加需求。那么,现实生活中,到底是减少供给容易,还是增加需求容易呢?如果说一个人把一项技能学精,别人不会你会,那就是减少供给;如果学很多技能,东边不亮西边亮,那就是在增加需求。
第二种策略,你会发现,你是会很多技能,但是由于每个领域都有很多和你一样的供给方,所以最终的成交价都不会很高。所以,增加稀缺性减少供给,是获得竞争力的最好策略。一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和独特价值。
所以,一个人最容易被毁掉的,就是这种情形,长期呆在一个不变的环境里,低成长性的工作。而且没有自己的核心优势,既享受不到环境改变给自己的增值,又享受不到稀缺性给自己的竞争力提升。
6种典型的职业规划,你会是哪种
1、职能专攻型
这个类型的规划是,在不同的业务中淬炼自己专注的职能或专业技能。一位专注财务领域的人士,可以在物流、制造、教育、建筑等各个行业领域积累经验,成为跨业务的专业人士。一位专注Java后端开发的工程师,可以在电商、医疗、直播、体育等各个行业领域经历不同的业务,成为跨业务的开发者。这种发展方式,特别适合只想做“技术”、只想在“技术”层面沉淀的专业型选手。(专业型选手,一般比较关注技术、工具、数据、信息、逻辑、操作等,在执行层面亲自搞定问题会比较有成就感。)这种类型的规划,好处是可以做深、做专,工作中的人际复杂度低。同时,这种策略也有一个坏处:如果你所专注的职能(专业技能)本身门槛不高,从新手到专家的发展周期较短,那你就比较容易陷入与后来者的单一维度竞争中。
2、业务专攻型
这个类型的规划,专注于某个业务,并在该业务中担任多种职务,尝试全面掌握一个业务,朝独立负责业务的方向迈进。一个专注少儿编程教育的人,可能会尝试课程设计、软件开发、讲师、运营、销售等各种角色,最终成为能够操盘少儿编程教育业务的CEO或CTO。一个专注直播带货的人,可能会尝试选品、销售、营销、运营、直播等各种角色,最终成为可以掌管一家直播电商公司的综合管理者。这种发展方式,比较适合愿意走经营、管理路线的选手。他们的目标,往往是成为商业操盘手或者高级职业经理人。如果这位选手,又愿意专注在一家公司,那就会朝着公司高层走去,比如事业部总经理、集团公司副总、总经理等。这种类型的规划,好处是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拥有更高的地位。坏处是,越往上机会越少。
3、职业生涯丰富型
这种类型的规划,保持业务领域和职能不变,通过跳槽来丰富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位从事新能源客车的销售人员,如果这样规划职业,那他就不会去销售家用轿车,也不会去销售柴油客车,他更换工作的话,为了保持业务和职能不变,也会选择生产新能源客车的公司的相关职位,如比亚迪、宇通、金龙等。这样规划职业的人,如果一直专注在一家公司,那就会成为公司专注型事业人才。有不少国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军工单位的人才,都会这样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样规划的好处是,可以在技术和业务两个方向积累竞争力,如果选择业务复杂的行业,积极工作,累月经年,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双料高手,相比只专注职能(技术)或只专注某类业务的人来讲,具备多维竞争力。
4、职业生涯变换型
这种类型的规划,不专注在任何特定的业务或者职能上,履历五花八门,看起来没有连续性。风险很高,不推荐大家采用。当然也有一些人是这样走过来并且取得了很好成就,比如《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的作者高杉尚孝。这种规划的好处是可以培养综合能力,坏处是可能会陷入“什么都懂点什么都不精”的尴尬境地。如果你原本是想在某个方向专精,结果现在进到了这种状态里,可以试着往1、2、3这三种规划上转——愿意做经营做管理就转向业务专攻型,否则就转向职能专攻型或职业生涯丰富型。
怎么做职业规划?
— 1 —
什么叫自信程度?
你觉得你是不是能干大事的人?
如果你想了半天,觉得我好像这辈子跟着谁混混,能吃口饭就挺好的,我也没什么大期待。
那你职业规划的时间单位就相对会小一些,看得也比较短一些些,能抓住什么就抓住什么。
但如果你对自己能力和未来成就的自信足够大,那你就要下一盘大棋,以更长的时间轴来思考职业规划的问题。
所以,你的自信程度和格局大小,决定了你职业规划的大逻辑。
听上去有点抽象,我举个例子。
如果今天有一个人,已经60岁退休了,他回顾自己的历史,知道自己在50岁的时候创立了一家年收入30亿的公司。
那么他如果提前知道了这件事,再回到18岁他会干什么呢?
他可能会想,我在50岁的时候要成就一个30亿的公司,但我其实可以成就100亿的。我当时最缺的是什么呢?
我最缺的是理工科的基础,很多事情我不扎实。
所以这个时候他可能会干什么?
他可能在大学四年就会好好地学理工科。
虽然学理工科可能不挣钱,但他心中不怕,因为他知道自己在50岁的时候就能赚30亿了。
于是,到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他就去找了一个非常底层的,叫做精算师的工作。他接下来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积累50岁时所需要的能力,虽然可能并不赚钱。
所以你看,他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定力?
是因为他自信,他在50岁的时候能赚30亿,这种自信来自于什么?
来自于他看到了历史。
那么,当你站在18岁的节点,如果让自己来导演这一生,你觉得自己能在50岁,40岁,30岁的时候做些什么?
你的格局越大,你就会做更长期主义的规划。
以前但凡有人来问我,我的儿子报什么专业好?我都会推荐他学数学。
因为数学的基础能力太重要了。
但是后来我开始有点转变了。
再有人来问我的话,我会根据他的情况来回答。每个家长的心态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如果家长的心态是想让孩子找个高薪工作好养活自己,那我就会推荐他学计算机。
因为计算机专业好找工作。
越是富有的家长,越想让孩子去学艺术、学历史,去把时间花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
因为他的孩子已经可以一辈子吃喝无忧了。
所以,你对自己的未来能有多大的信心,这决定了你用多大的格局来做自己的职业规划。
— 2 —
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中,要挣很多钱当然不容易,但是没有任何收入让自己饿死也没那么容易。
关于职业规划,如果让我给出一个通用的建议,那就是:
千万不要去做那种为了不饿死多挣点钱,但是对长远没有帮助的事情。
具体来说,就是把自己的时间卖掉之后,却没有一点点的成长事情。
或者换句话说,你要去选择做可以拿两份收入的工作。
第一份收入,是你的工资。
第二份收入,是你的能力、资历和成长。
我经常说一句话,不要太在意自己35岁前的收入。
每个人都是一只能下金蛋的鹅,把这只鹅养大养胖,就是所谓的成长。
当我们还是一个新人时,选择更重要的职位,承担更多的风险和责任,获得更多的成长,比收入本身重要的多。
成功了,你会有所收获。即使失败,你什么也不会失去,你依然年轻。
35岁之后,你终究会发现,之前为了7000块和7500块的工资,愤愤然从一家公司跳槽到另一家公司,甚至不惜撕破脸皮,是多么愚蠢的行为。
在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公司,跟一个值得跟的老板,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所获得的价值远远超过这500块钱,远远超出10000块和15000块的差异。
在年轻时,把成长当作最大的收入。
听上去是一句陈词滥调,但这是最大的耐心和智慧。
如果没有第二份收入的积累,你其实永远不可能获得第一份收入的增加。
— 3 —
关于职业规划,如果拉出一个时间轴,一个人在25-35,35-45,45-55这三个人生阶段,挣钱方法大体上是有规律的。
在25-35这个阶段,是拼体力和智力的阶段。
我自己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是拼命加班。为什么?
因为我要靠体力去换取经验的增长、能力的增长,和资源的增长。
到了35-45的阶段,是拼智力和资源的阶段。
这个时候,你去和25岁的年轻人拼体力,你已经拼不过了。
但是,你拥有年轻人没有的经验和资源,以及对事情的判断力。
所以这个阶段,你靠智力和资源挣钱。
到了45-55的阶段,是拼人脉和资本的阶段。
这个时候,你经验积累的速度开始放慢了,你的知识结构也开始稳定了,你的智商其实也慢慢衰弱了。
但你已经积累了很多的人脉,也积累了不错的资本。
所以这个阶段,你靠人脉和资本挣钱。
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3个阶段。
所以你看,当你有足够的自信和更大的格局,你会发现,你的职业生涯是以30年为单位来做规划的。
职场人应知道的职场规划相关文章:
- 上一篇:职场吃必看的职场规划攻略
- 下一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三大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