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意摇篮曲教学反思

时间:2021-07-02 10:03:21

音乐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是哺育感情的乳汁,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爱意摇篮曲教学反思1

通过学习歌曲,让幼儿感受摇篮曲温馨优美的意境,并能用肢体语言表达旋律的舒缓流畅,充分感受摇篮曲的美。

活动目标

1、 感受摇篮曲温馨优美的意境,运用肢体语言表达旋律的舒缓流畅。

2、 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回忆小时候妈妈对自己的呵护,感受妈妈的爱。

3、 尝试与同伴合作,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妈妈关爱宝宝的情境,并填词哼唱表达感情。

活动难点

尝试与同伴合作,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妈妈关爱宝宝的情境,并填词哼唱表达感情。

难点剖析

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妈妈关爱宝宝的情境,是需要幼儿切身体验感受的,教师需要适时合理的引导,让幼儿感受到这样的情境。在填词方面可以让幼儿分段填唱,这样幼儿又容易掌握些。

活动准备

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教学策略创意说明

一、 欣赏音乐。

1、 倾听音乐,说说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 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意境。

二、 根据音乐展开联想。

1、 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2、 你的妈妈有没有给你唱过摇篮曲?是怎么唱的?

3、 谁能跟着音乐来表演一下。

三、 扮演角色,合作表演

1、 幼儿自由结伴,分别扮演妈妈和宝宝,随音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

2、 用提问引导幼儿评价自己的肢体表现。

四、填词哼唱,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这是很生动形象的表现环节,除了表演角色外,同伴间的合作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引导性的语言和行为对幼儿的表现很重要。

后续反思与调整策略

摇篮曲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音乐体裁,很多的作曲家都写过许多优秀的摇篮曲,平时生活中也能接触到较多的摇篮曲。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对于幼儿说来不算陌生。在本活动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特别关注幼儿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幼儿说、唱、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新《纲要》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幼儿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从情感体验入手,引领幼儿尽快入境。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感情积累,再引导幼儿通过对乐曲情感的把握,通过自主参与的方式,使幼儿轻易地掌握了歌曲的难点,理解了歌曲的意境。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到了乐曲理不清,斩不断的母爱之情。而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幼儿自主选择的新的教学模式,也正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中力求对幼儿表现出了应有的热情和宽容,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母爱关系,扩大了幼儿的音乐视野。

爱意摇篮曲教学反思2

活动设计背景

班上的孩子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经常几个孩子在一起扮演角色互动,根据幼儿的喜欢开设这节音乐课,让幼儿体会妈妈对宝宝的爱。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优美恬静的旋律和亲切深情的情感,体会其中包含的妈妈对宝宝的爱。

2、学习用轻柔的连贯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5、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教学重点、难点

孩子能够用优美的声音进行演唱,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活动准备

1、自制大夜景图一张

2、课件

活动过程

1、复习舞蹈《快乐的小猪》,调动幼儿愉快的情绪。

2、欣赏《摇篮曲》的旋律,初步感受歌曲性质。

刚才小朋友们跳的《快乐小猪》真好看,你们跳《快乐小猪》时是什么心情呀?(快乐,高兴)

嘘:小朋友们听,谁在睡觉呢?

出示课件

小宝宝在睡觉呢!小宝宝睡觉时要听到我们这么吵,一定睡不着了,那睡觉的时候应该听什么样的音乐呢?(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睡觉时应该听悠美的,恬静的,舒缓的音乐。

应该听《摇篮曲》

幼儿欣赏《摇篮曲》,出示夜景图。

小结:这是一首4|4拍子的'歌曲,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强

弱 次强 弱

3、幼儿学唱歌曲《摇篮曲》

请幼儿跟教师完整学说歌词一遍,跟着节奏说歌词一遍。

完整学唱歌曲,利用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4、小结:小朋友唱的真好,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摇篮曲》,其实《摇篮曲》不止是这一首,还有许多风格不同的《摇篮曲》,非常非常好听,小朋友想听吗?

5、音乐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欣赏感知《摇篮曲》。

改进:第一次范唱时拍手容易分散注意力,安静的听能记住歌词,带要求听。

个别幼儿没有关注到。

爱意摇篮曲教学反思3

设计意图:《摇篮曲》和《进行曲》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乐曲,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根据中班幼儿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特设计本次活动内容,让幼儿学习对比欣赏,并能选择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音乐,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欣赏水平。

活动内容:

对比欣赏“摇篮曲与进行曲”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摇篮曲》和《进行曲》,让幼儿了解乐曲的不同性质。

2能根据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动作来表示。

活动重点:

通过欣赏,了解《摇篮曲》与《进行曲》的特点,并能说出两种乐曲的不同。

活动难点:

能用与别人不同的动作来表现不同的音乐。

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一台,录有《摇篮曲》、《进行曲》、《舞曲》的磁带。

2.布置一个森林的场景,请大班的幼儿扮演各种小动物。

3.装有信和磁带的信封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出示信封)老师:“今天,老师收到了一封信,信上说小动物要举行‘森林舞会’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参加,你们想去吗?”(想!)“小动物还有个要求:需要小朋友熟悉它们的音乐,才可以去参加!”

二.对比欣赏音乐。

老师:“我们来听听看,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音乐?”(播放音乐)

老师:“这些音乐是一样的吗?感觉有什么不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

老师:“这是两首不同的乐曲,一首是安静、优美、柔和的,我们把它叫做《摇篮曲》;一首是比较雄壮有力的,我们把它叫做《进行曲》。谁能用动作来表现出来?”(要求幼儿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鼓励表现好的幼儿!)

三.参加森林舞会。

老师:“森林舞会快要开始了,我们出发吧!”(边听《进行曲》和《摇篮曲》边做动作去参加舞会,要求幼儿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

“小动物”:“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舞会,请大家自由跳吧!”(播放《舞曲》幼儿和“小动物”自由跳舞)

爱意摇篮曲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1、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

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教学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爱意摇篮曲教学反思5

由于低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较调皮的特点,对于感受和聆听音乐,还处于未知阶段,并且他们的注意力常常容易分散,因此,积极调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聆听习惯、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成了我们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这堂课的实践,使我有了这样的体会:

1、教学中,我用优美的语言、音乐和教室环境为学生创设了“宁静的夜晚”的美妙情境。首先聆听音乐,在音乐中让学生进入一个安静优美的氛围。不光是听觉,而且学生跟着音乐“摇”起来,用他们的方式去表现儿时熟悉的感觉。令他们在轻松美好的氛围中顺利参与了音乐活动。然后教师以亲切、动听的语言,情真意切的语感,把学生带入到小的时候,回忆起那甜甜的,温暖的怀抱,抓住这份感觉从学生感兴趣的律动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学生轻轻的摇晃身体或者做出自编的动作,感受静静的夜,回忆的翅膀也越飞越远。

2、多种方式聆听,启发深层体验。音乐艺术离不开听觉,离开了听觉思维,音乐就失去了意义。于是吸引学生去聆听、培养聆听时的习惯、在聆听中启发深层的体验,成了要解决的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激起学生聆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还可能会收到学生们充满创意的回答。还有种方法便是反复聆听,如果每次聆听都没有新的主题和要求的话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只有不断挖掘提升才能引发深层的。体验,能让学生体会歌曲情绪、速度、旋律等音乐元素,使歌曲学唱变得事半功倍。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多种不同方式的聆听,听音乐回忆、听音乐律动、听教师范唱等等,让学生不仅一直沉浸在安静的“夜”中,让学生怀抱布娃娃做一次小爸爸和小妈妈,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从音乐和语言中感受到甜甜的、温暖的怀抱。

3、“动情”——筑起师生间的情感连接线。

音乐课要让孩子动起来——从生理到心理,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要求到教学组织——通过一系列充满关爱的教学活动,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孩子的思维动起来、身体动起来、情感动起来。没有学生思维的活跃、兴趣的投入、精力的倾注、情感的升华和音乐审美经验的形成,就决不是一节优秀的音乐课。因此,唱歌、欣赏,等音乐教学活动一定要强调学生的“动”——“动情”。而“动情”的关键是要找准音乐的动情点,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及对爱的体验。那么,要使学生动情,先得教师动情。教师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感动学生,就先得感动自己。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处动情——动情的语态,动情的示范,动情的鼓励……学生只有在充满情感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深切的情感体验,得到丰富的审美感受。如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动情的对唱,以及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和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中,让师生之间的“情”得以体现,得到升华。孩子们的人格在音乐情感的渗透中,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逐步的提高和完善。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地探索,力求争取做得更好!

爱意摇篮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爱意摇篮曲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