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范例及学情分析
时间:2021-07-02 10:52:05
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范例及学情分析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范例及学情分析1
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分数。在教学百分数意义时,我适当改进教材内容,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提供比较感兴趣、比较贴近实际的材料,从生活常见实例出发,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去学习百分数。通过比较得出百分数的概念,即"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然后通过学生的有针对性的自学讨论,补充完善对百分数的认识。要特别注意的是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相比的一种关系,不表示一个数值。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量。这就是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所以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中,我注意孕含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思想,可通过让学生分析一些百分数表示谁与谁比,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并抓住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练习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层次性和针对性,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读写百分数,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激发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
教具:多媒体
学习准备: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填写到调查记录单上。
教学过程:
里庄是个篮球之乡,村村都有篮球场,是不是?同学们爱篮球、画篮球、更爱玩篮球。谁能告诉我班里谁打篮球_棒?前阶段举行的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知道男篮和女篮冠军都给哪个队拿走的吗?(解放军队),我们江苏获得多少块金牌?
一、报道引入,揭示课题
(出示)10月23日,全国十运会在江苏南京隆重闭幕。我们江苏队获得56块金牌,占了金牌总数的12%,解放军队获得的金牌数是金牌总数的9%,广东队获得的金牌数是金牌总数的10%。
同学们,这三个队中,你们知道哪个队获得的金牌数_多呢?然后呢?_少的又是哪个队?
你是怎么知道的?能具体说说看吗?如果把金牌总数看作是100份的话,江苏队就获得了——12份,解放军队?广东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板书:百分数的意义)
二、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理解意义
老师在课前布置大家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带来了吗?
(1)从生活中的百分数引出意义
A、实物投影学生收集的百分数。说一说,这个百分数是谁与谁比的。
板书:是的
B、像这样,请同桌交流你收集的这个百分数的意义。
C、我们现在已经接触了各种各样的百分数了,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数,就能把它叫做百分数了呢?
板书: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2)巩固对意义的理解
老师收集两条信息。
(出示)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5%,人口却占世界的20%。目前,我国的耕地面积由于沙漠化、开发等因素,还在不断减少。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而日本却高达60%。尽管如此,日本却从中国大量进口一次性筷子,很少砍伐本国树木。
问:这条信息中的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看了这句话你还有什么想法?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百分数的意义?你还知道有关百分数的什么知识?
那你还想知道百分数的什么知识?
(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有顺序的板书:读写法、用途、和分数的区别……)
三、自学课本,探究交流
1、自学是我们高年级同学常用的有效方法。看书P89-90
要求:默读、划出重要地方——思考所提问题——自由交流,看能解决其中的哪些问题?或者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生默读后,引导自由交流)
全班交流,解答问题。
(1)读法:读黑板上的百分数。
写法:请学生上来,大家一起边说边写。
(2)用途:便于统计和比较,因为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
是吗?让我们来试一试,能不能用刚学到的百分数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哪组是_佳投篮组。
组别投球数投中数
甲组5043
乙组200180
丙组300252四人小组分工计算,请其中的一个同学汇报。
汇报,我们一下子比较选出了_佳投篮组了。
(3)和分数的区别
我们还是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吧!
(出示)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为什么?
一堆煤97/100吨,运走了它的75/100。
23/100米相当于46/100米的50/100。
(口答)
因此我们知道,百分数只能表示……,而分数呢?
现在,你认为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区别?
(出示)“一堆煤97/100吨”不能改写成97%吨。为什么?
小结:通过我们的自学交流,我们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指读)意义、读写法、用途以及它和分数的区别。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检查一下同学的掌握情况。
走入生活,实践运用
1、填一填:P91第4题
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2、根据这些读法,写出百分数
出示:百分之五十
百分之三点五
百分之一百
百分之二十四点七
百分之一百三十
百分之零点六五
百分之一
百分之五点七
百分之二百八十点三
百分之七十
学生动笔书写的过程中,教师突然叫停笔。
A、你写好几个,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几?
B、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一百的举手(展示评价)
C、请同学们读出其中_小的一个百分数,_大的、等于1的、等于二分之一的。
3、辩一辩:
1.分母是100的分数就叫做百分数。
2.我们羊毛衫厂的产品质量特好,一件羊毛衫中的羊毛含量可达200%。
3.下周一大扫除,各班派10%的同学打扫,那每班派出的人数一样多。
4.一根绳长50%米。
五、小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
愉快吗?
问题?
你_大的收获是什么?(交待:……知识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满意吗?满意度可以达到百分之多少?
2、老师送大家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3、课外作业:收集一段含有百分数的资料,分析这个百分数的意义,谈谈感受,写成一篇数学小论文。
小学数学教案范例及学情分析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情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后面学习梯形、三角形、圆的面积及立体图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因此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剪、移、补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平行四边形。生:剪刀、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怎么知道?(黑板上写着)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师板书)大家齐读课题。
二、自学互学,探究新知。
(一)引出数学思想方法,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长方形,正方形)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将要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数学家们动手实验得来的,今天,你们想不想像数学家一样,自已动手实验,找到求平行四边形面
积的方法?(想)研究是要讲究方法的,今天的研究,我们将要用到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呢?大家能猜到吗?
2、师:下面请大家做一道练习。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谁能勇敢地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生答: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9×5=45m2)
师:利用公式计算面积非常地快。(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长方形面积公式,并贴一个长方形的图)
师:那第二个图形呢,谁能用_快_简捷的方法算出它的面积?(生:把中间的图形移到下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再计算面积,10×6=60m2)
师:还有别的移法吗?(师课件演示另一种移法)看一看,这样移,可以吗?3、师:刚才这位同学非常机灵的把原来的组合图形,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再计算面积。其实这就是数学家们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猜一猜是什么?(转化)你们同意她的想法吗?(同意)我们数学家呀,就是把这种方法叫做转化。(师板书:转化)
师:转化就是把未知的变成已知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转化的数学思想,研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怎样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铅笔,剪刀,根据屏幕上的提示,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二)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1、学生自已动作操作,并与同桌交流,师巡视。(时间:4分钟)
2、师:老师把你们的作品拍成图片,看,你们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什么图形(长方形)你们真会思考,动手能力也强,有数学家的风采。老师不知道怎么剪,我想请同学们来教教老师。其它同学在下面监督,有问题随时提出。
(生:先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再沿着高剪,向右平移,变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
师:跟他们的方法一样的,举手。(生举)真棒。同学们成功的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掌声鼓励鼓励自己。
3、课件演示强调剪拼要注意的事项。
师:昨天,老师也剪几个平行四边形,看一看。行不行?大家一起说?(不行)为什么?(因为这样剪,就变不成我们学过的图形了)对,所以,我们一定要沿高剪,这样才能拼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
师:那老师这就去剪拼。这样剪行不行?(不行)为什么?(这样剪,面积就变了)你同意吗?你能再说说吗?转化时,我们不能改变原来面积的大小,面积变了,求出的还是原来图形的面积吗?(不是)
师:我们把刚才操作的过程通过电脑再演示一次。(电脑演示剪的各种方法。)有些同学还有别的方法以,我们一块来看看图片。
4、找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
师:通过我们自己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我们能不能发现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找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呢?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找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
生汇报。师电脑展示
师:你们找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了吗?(找到了)请你们大声地告诉现场的老师(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为什么是底乘高?(因为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说得真完整,把掌声送给他。
师:用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你能不能用字母表示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ah)(三)总结
1、师:今天,我们五(4)的同学,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画、剪、拼的等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推导)恭喜你们,个个都是小小数学家了。
赶紧用_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四)数方格,验证公式1、数方格
师:以前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到了长方形面积,其实,我们同样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看着屏幕上的,我们一块来数一数。
师:再一次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同样找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且也再一次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
2、师:通过公式观察,如果我们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底和高)谁的底和高?老师的答案中比你的多了两个字,为什么得强调是对应的?比如这一个平行四边形,7cm对应的高是(6cm),5cm对应的高是(8.4cm)。三、练习巩固,大显身手。
师:下面,就用我们的研究成果,去解决问题。四、总结升华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还掌握了一种方法—转化。通过转化,我们可以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解决新问题。这种数学思想方法非常重要,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会经常用到它。希望同学们以后能运用这种方法去解决更多的难题。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五、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转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h
小学数学教案范例及学情分析3
间隔排列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第78~79页“间隔排列”。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一一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喜洋洋和灰太狼排列在一起的图片,问学生排列有什么特点?你能猜出灰太狼后面的是谁吗?指名生回答。并揭示课题。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排列,就叫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间隔排列中的规律。
二、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谈话:小兔们听说我们今天要来找规律,已经在它们的花园里等着我们了,你们看,小兔的花园美不美啊?
1、研究排列特点
仔细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呀?他们是怎么排的呢?
(1)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先来看一看活泼可爱的小兔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
生1:一个小兔一个蘑菇……师:还有不同说法吗?
生2:它们是一个接一个排的。
师:具体说说它们是怎样一个接一个排的呢?(一只小兔一个蘑菇一只小兔一个蘑菇)也就是小兔和蘑菇是一个隔一个排的。
(2)说木桩和篱笆
师:刚才我们讨论了小兔和蘑菇排列的特点,那么木桩和篱笆是怎样排列的呢?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谁来说说。
(3)说夹子和手帕
师:夹子和手帕是怎么排列的呢?请谁来说
(4)比较三排物体在排列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结论:每排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
如果学生说不出,就问:用今天刚学到的知识,可以怎么说。
2、研究个数规律
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1)请小朋友们拿出作业纸,数一数每种物体的数量并把表格填写完整。核对数量。
(2)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巡视。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生:小兔比蘑菇多1,木桩比篱笆多1,夹子比手帕多1。
蘑菇比小兔少1,篱笆比木桩少1,手帕比夹子少1。
师:经过比较,我们发现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3)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要解开这个疑问,我们需要继续研究。
刚才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很棒,老师还要来考考你们的动手能力。我们来给小兔分蘑菇吧,看看老师是怎么分的,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圈起来看成一组,你们会分吗?那老师就把分蘑菇的任务交给你们了。
分好了吗?在分蘑菇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_后一只小兔没有分到,多了一只小兔,少了一个蘑菇……
师:是吗?(不相信的语气)老师也来分一分,真的是这样,这就说明小兔比蘑菇多1。
请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把木桩和篱笆,夹子和手帕也分别一组一组地圈一圈,_后会怎样?
师:我们先来看木桩和篱笆,_后怎么样?学生回答。
师:这就说明木桩比篱笆(多1)。
夹子和手帕呢?我们也一起来圈一圈,_后怎么样?
师:这说明夹子比手帕多1。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确实相差1。
(4)师:指着表格中的数据,可是为什么都是这些物体多1呢?
生可能回答:_后一只小兔没有蘑菇了
师:也就是说排在_后的是什么?(小兔)排在_前的呢?(小兔)一头一尾,也就是两端都是小兔,在这种情况下,小兔比蘑菇多1。
师:木桩和篱笆这排物体两端都是什么?(木桩)所以木桩比篱笆多1。
师:夹子和手帕这排物体谁多,为什么?(夹子多1,因为两端都是夹子,所以夹子比手帕多1)
师:当两端物体相同的时候,排在两端的物体和排在中间的物体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小结:当两端物体相同的时候,排在两端的物体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1。
(板书:两端物体相同)
3、练习(核心问题:明确谁多,求的是多的还是少的,多1或少1)
(1)出示小兔蘑菇图,师:这里有8只小兔7个蘑菇,如果接着往下排,一共20只小兔,还是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学生回答,说想法。
(2)出示夹子和手帕图
再看,夹子和手帕。如果把20块手帕像下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个夹子。
学生回答,为什么?
师:同学们一定要仔细审题,要我们求的是排在两端的物体还是排在中间的物体。
三、应用思想,拓展规律。
如果把□和○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10个,○需要几个?
自己先摆一摆,画一画
学生汇报,展示学生作业纸。
(1)□○□○□○□○□○□○□○□○□○□
□有10个,○有9个。
(2)○□○□○□○□○□○□○□○□○□○□○
□有10个,○有11个。
为什么_种摆法○有9个,而第二种摆法○有11个?
A、师:○还有可能是几个?有没有可能○也是10个呢?这时候怎么排列呢?
同桌讨论讨论,并把你的想法画出来。
B、这里还有一种摆法跟前两种都不一样,我们来看看
□○□○□○□○□○□○□○□○□○□○
□有10个,○有10个。
师:为什么像这样排成一行,○与□的个数相等呢?(板书:相等)
如果也像刚才那样将一个□和一个○看成一组(暂时圈一个圈),大家想想_后余下的是什么?(没有多余)全圈。这也就说明了○与□的个数是相等的。
师:老师这还有一种摆法,和第三种差不多,出示:
○□○□○□○□○□○□○□○□○□○□
□有10个,○有10个。
师:为什么这两种摆法,○的个数和□的个数是相等的呢?
师:两端物体不同,两种物体的数量是相等的。(板书:两端物体不同)
师:□有10个,○_少几个?_多有几个?还可能是几个?
师:在什么情况下,○比□少1?在什么情况下,○比□多1?在什么情况下,○和□数量相等呢?
小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成一行,当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并且是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当两端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刚才我们研究的是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如果一个隔一个围成一圈,出示
这时,数一数□有几个?○有几个?
仔细看,剪刀一剪,拉成直线,围成一圈其实也就是两端不同的情况,两种物体数量相等,数学可真神奇!
四、联系生活、感悟规律。
老师出示校园外的图片,要求学生说说看到的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
黑色方块和黄色方块,红蜡烛和白蜡烛,跨栏的栏杆和跑道,柱子和栏杆,屋檐上圆木头和扁木头,石柱和石桌。
瞧,人们把一一间隔排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五、回顾反思、交流体会。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来源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一定能发现更多规律,解决更多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范例及学情分析4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 》是___中数学教材第 册第 章第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 中,占据 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 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地理知识的优越性,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地理的思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本课中 是重点, 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 .这一难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㈠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读(看)——议——讲”结合法;2:图表分析法;3:读图讨论法;4: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应着重采用 的教学方法。即:
㈡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 、学生特点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
⑴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 ,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
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 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________________引入: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对于本题: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
;
3、讲解例题。……我们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
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教学程序:(一):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新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 作业等五个部分。(二):教学简要过程:1:复习提问:(理由是: );2:导入讲授新课: ;3:课堂练习:4:新课巩固:5:作业布置;)
五:作业布置:
小学数学教案范例及学情分析5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第28—29页
本节课围绕的4、5、6的组成设计了三个操作活动。活动一,4的组成。教材提出了拿出2个蓝色花片和2个红色花片,合起来有几个花片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目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合起来的含义,体验合的方法,并通过摆出的花片学习2和2组成4。活动二,5的组成。教材提出了拿出两种颜色的花片,使它们合起来是5个的活动要求。这个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会有不同的做法。在学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5的组成式。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归纳出1和4,2和3这两个组成式。活动三:6的组成。在学生学会了5的组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总结归纳出6的组成式。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归纳4—6各数的组成式的过程。
2、理解和体会合的方法,学会6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愿意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做法,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合与分的方法,掌握2—6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分与合的方法,了解6以内数的组成。
二、学情分析
(一)注重直观演示、操作,探索简单的规律,发掘学生的'潜能。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接经验是思维表象形成的基础,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直接经验主要来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具的演示、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实践。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实物:圆片为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眼看、手动、脑想、口说中沟通多种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识,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二)精心创设情境、游戏,激发兴趣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爱活动,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他们投入学习的巨大内动力。因此,我努力创设多种情境,鼓励学生手、口、脑并用,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又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借助多媒体课件,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保持热情、高涨的情绪,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变"苦学"为"乐学"。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1、说出10以内数的顺序。
2、猜数:一个数比3大比10小,它可能是几?
3、用我们学过的数字说一句话。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话: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好吗?我们给他们鼓鼓掌!(学生热烈鼓掌)
同学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谁来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2、现在谁来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生:把分开的两个手合在一起
说得真好!看来只有把分开的两手合在一起才能拍响。(板书课题:合)。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合成。
[说明:通过鼓掌,使学生理解合与分的意义。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一)学生动手操作合的过程,学习4的合成。
拿出2个蓝色圆片和2个红色圆片,合起来有几个圆片?
(1)放手让学生活动,教师适当引导。
(2)全班反馈,交流摆的结果。
使学生知道两种颜色的圆片摆的先后不一样,结果相同。
教师讲解:2合2合起来是4,并写出表达式。
结合学生的表达,板书22
(3)把两种颜色的圆片分出来。
(4)下面同桌合作,每人拿出一种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4个。
(5)交流拿的方法,总结让学生知道,无论哪的是哪种颜色的圆片他们的顺序如何,都是1和3合起来是4个。谁还可以说出几和几合成4?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同学们们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合成。
3、比较两种分法
提问:观察这两种分法,同学们们有什么发现?(分成的2个数交换了位置)教师小结:当我们找到一种分法后,可以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即可得到另一种分法。
(二)探索5、6的合成。
1、师:同学们们很聪明,一会儿就将4的合成学会了。下面拿出两种不同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5。
(1)学生自主操作。(通过摆两种颜色的圆片,探究5的合成)
(2)让4人合作交流得出的结论。
(3)小组长归纳汇报探索结果。
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
(4)去掉圆片的颜色,使学生归纳几和几合成5。
(5)选择好的方法记5的组成。
2、拿出两种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6个。(方法如5的合成)
[说明:在探究新知阶段,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__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探索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让学生的思考力逐步生长。通过摆圆片、“手势法”的练习,学生能有序的记忆。]
四、游戏活动,运用巩固
1、“轻松入门”:看图填空。
(1)学生自己完成填空。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并说出2、3的合成。
(3)先摆一摆,再看一看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2)完成书上练习。
(4)请学生说出2和3的分与合。
2、“快乐学习”:填一填
3、“小试牛刀”:看图画一画
4、数学游戏:教师说游戏规则,同桌之间经行。
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识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因此在这一环节,以游戏巩固,可以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五、课堂小结,深化认识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完整揭示课题:6以内数的合成)
2、回家把6以内各数的合成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师:今天同学们玩得高兴又学到了知识,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把今天学的和做的游戏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好不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小朋友再见!
(简单的课堂小结,让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再次得到满足;教师对课后的要求,巧妙地将学习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书本延伸到生活。)
小学数学教案范例及学情分析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范例及学情分析]相关的文章
- 上一篇:小班英语红灯绿灯教案
- 下一篇:八年级英语第一课教案